种植前期
选种
进口苜蓿品种引进,这些品种产量、品质较高,适宜在水肥丰富、土壤较好的地块管理及培育,但对天气、培育生态需求严格。种子要通过清选,晒干,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%。
整地
紫花苜蓿种子细小,幼芽细弱,顶土力差,整地必须精细,需求地面平整,土块细碎,无杂草,墒情好。紫花苜蓿根系发达,入土深,对播种地要深翻,才能使根部充分发育。
施肥
每亩施有机肥1500~2500千克,过磷酸钙20~30千克为底肥。对土壤肥力低下的,种植时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,促进新苗培育。每次刈割后要实行追肥,每亩需过磷酸钙10~20千克或磷酸二氨4~6千克。
种植前要晒种2~3天,以打破休眠,提高发芽率和新苗整齐度。
接种
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种植时,要接种苜蓿根瘤菌,每千克种子用5克菌剂,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,充分搅拌,随拌随播。
播种期
春、夏、初秋种植都行,春播3~5月应注意除杂草。夏播常有高温灼伤,影响新苗培育。秋播以9月为最好。
种植方法
苜蓿种植基本使用条播或垄播,条播行距30~60厘米。垄播则使用密垄稀植,行距15~20厘米,既增加覆盖,提高产量,又便于田间管理。每亩用种量0.75~1.00千克,依据种子质量和地块不同可得当增减种植量。苜蓿种子甚小,覆土深度以在2公分左右为宜。若土壤松,播前先镇压一遍,便于掌握深度;种植后再镇压一遍,有利于保墒。